新闻详情
中职创新创业教育应回归育人本质
来源:本站 作者:匿名 发布:2017/5/6 栏目:行业新闻 点击:2710
面对“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强劲趋势,全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中等职业教育的必然选择。近年来,中职学校普遍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层出不穷,中职生成功创业的案例不断涌现,中职生创造发明、申请专利的数量也在逐年攀升。然而,当前对中职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十分薄弱,在推进中职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仍不时传来质疑之声,更有一些学校落入“窠臼”,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形式化和表面化的倾向,直接导致中职两创教育实践活动偏离了初衷。
一、中职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中职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薄弱
笔者以“中职”和“创新创业教育”为主题检索中国知网的期刊论文库,仅找到相关文献32篇,而以“创新创业教育”为主题词进行检索,却发现有4 353篇相关文献。从检索结果看,中职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文献数量不足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文献数量的1%,仅为0.73%,而剩下99.27%的文献则集中在高等教育和普通教育领域。这反映出当下中职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的缺失,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学术界对中职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中等职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之间尚未建立紧密联系。
(二)中职创新创业教育形式化表面化
在实践层面,中职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却未能深层次改变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现状。当前中职创新创业教育呈现出一幅矛盾的画面:一边是名目繁多、看似热闹的创业街、创业园,一边是枯燥乏味的、满堂灌的创新创业理论课堂;一边是少数取得各类创新创业大奖、获得多项专利发明的优秀学生和个别创业成功的优秀中职毕业生,一边是大量上课昏昏欲睡、无所事事,毕业后只能从事低端重复性劳动的普通中职生。总之,一边是繁华盛景,一边是落寞无奈的现实。中等职业学校仍然停留在把创新创业教育等同于“开一门课、设一条街、添一些设备、建一个创业园”的层面,落后的教育教学理念还根深蒂固,陈旧的教育教学方式未能得以全面更新,专门化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还未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的育人机制并未形成。
二、中职创新创业教育问题原因分析
(一)表层原因——狭隘理解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按照人们对创新创业的习惯性理解,创新就是创造新事物,是和高层次的社会或经济活动相联系的高级思维活动;创业就是创办企业,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社会活动。基于这样的认识,人们把创新创业奉为高不可攀之事,是如爱因斯坦、霍金一类伟大科学家和比尔·盖茨、乔布斯等商业天才才具备的特殊才能,是处于技术链末端、文化基础薄弱、社会阅历尚浅的中职生不可能具备的能力。
实则不然,创新创业是人人皆有,人人皆能之事。即使没有接受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人也天然地具备创新创业的能力,天然地具有实施创新创业活动的可能性。因为创新是人类的本性,是人的本质,是人自我实现的需要。从人类的发展历程来看,创新是人类永恒的活动,是人类主体性的体现。一方面,创新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另一方面,人类在社会文明和发展中,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丰富和扩充自身的内涵,从而不断提升人类个体的生命质量。从心理学角度看,创新是个人自我实现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最高形式,是个体发展的最高境界。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这种创新区别于具有特殊才能的天才们的创新,认为这是人人皆有的行为和经验,它不强调创新活动的物化结果,更强调创新主体的自我感受,是主体对自身的突破。从创新的领域来看,创新广泛地发生在科学、技术、政治、经济组织、金融、商业和艺术等诸多领域中。所以说,创新具有普遍性和广泛性。
创业也不是什么高大上的难为之事,它远远超越了“企业创建”的范畴,不仅包括独立创业,还包括个人或组织在企业母体中独立开创业务,更包括文化、经济、政治等多个领域内的行为创新,它指向所有包含“创新”的思维和行为活动。这样的创业不仅与增收或增加就业机会相联系,它是创业者拓展并运营的一份事业,是一种思考、推理和行动的方法,是创业者的一种生活方式。正如在杰弗里·蒂蒙斯所认为的,创业是在运营和拓展事业的过程中,创造新产品新服务并使事业稳健发展的一种思维和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创业即为实践层面的创新,所以说,人也天然地具备创业的可能性。
虽然创新创业是人人皆有,人人皆能之事,但并不是说就不需要接受创新创业教育了。教育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培养人才的同时,也在对人进行着规范。所以,教育在拥有培养创造精神力量的同时,也存在压抑创造精神的力量。米歇尔·福柯甚至认为教育就是规训。工业社会的教育压抑了人类创新的本性,把人按照统一的标准,培养成了具有多种相同功能的工具。当人类社会从工业时代走向信息时代,传统教育的弊端一再显现,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所以,创新教育应运而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提出正是为了促使教育发挥出其固有的培养和促进创新的作用。为此,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区别于传统教育的新教育理念。
正是因为对创新创业的内涵缺乏这一层次的理解和认识,人们才会产生中职生没有创新创业的能力、没有接受创新创业教育必要的错误观念。也正是因为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狭隘理解,人们才会在实践过程中把创新创业教育等同于创新创业课程或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活动。但是,对创新创业概念和内涵缺乏正确认识不过是这一问题的表面原因,对教育功能的片面追求才是其深层原因。
(二)深层原因——中职创新创业教育的功能定位偏差
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是教育的两个基本功能,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教育功能的取向逐步由注重社会功能向两种功能并重转变。但是在职业教育领域,职业教育的社会功能依然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一方面,职业教育通过为社会提供大量的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对经济发展产生直接而明显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职业教育通过意识形态教育使受教育者产生依附人格,从而发挥巨大的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相对于其他类型的教育而言,职业教育的社会功能更加突出,更为耀眼。但在这耀眼的光环下,职业教育的个体功能却更容易被蒙蔽和遗忘。
事实上,随着人类社会从工业时代迈向信息时代,国际社会已经越来越认识到个体功能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要求职业教育不再培养专门从事某一具体分工岗位上的人,而强调通用能力、关键能力、核心素养的培养。把人看成是生产流水线上的机器的福特主义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职业教育的对象越来越彰显出其作为主体的姿态。
但这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个体功能的彰显,因为这些变化的产生均源自于社会需求。真正意义上的个体功能的彰显应该是,从教育对个体的意义出发,并最终回归到个体的意义上来。杜威就曾指出,“职业教育并不是使青年屈服于当下制度的要求和标准,而是通过利用科学和社会的因素发展青年的胆识,培养青年实际的和执行的智慧。”按照杜威的观点,职业教育是通过职业训练的手段促进人的发展的一种教育形式,教育之外别无目的。而现实的情况是,我们一直把职业教育和职业教育培养的人当作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手段,人的发展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被大大地弱化了。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职创新创业教育的功能也被定义为“为企业和社会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通过更多人才的创新创业来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生产力,通过更多人才的创新创业来增加新的就业岗位,为当下社会严峻的失业问题寻求出路,成为当今社会重视和发展中职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依据。但解决社会失业问题、增加社会就业岗位,不过是中职创新创业教育诸多功能的一个。如此,创新创业教育的个体功能并未被关照,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黯然退场,个体意义上的创新创业得不到社会的关注和承认。
不能关照教育主体的教育活动即使能取得一时的辉煌,那也注定是漏洞百出,问题重生的。虽然中等职业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已经全面铺开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至今还有很多教师和学生对为何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如何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一脸茫然,不知所措。偶有个别比赛成绩突出的学生成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典范,会使教师们对自己的教育成果短暂欣慰一阵,但继而,教师们又会马上陷入面对一大群豪无创新精神和创业激情的普通学生的教育困顿之中。那些无法在创新创业课程和实践活动中找到激情、意义和价值的学生更是发出了“创新创业课关我何事”的感慨。不承认创新创业教育的个体功能和价值必然无法激发个体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激情。而这也恰恰是问题背后的本质原因——根植于现代人思想中的工具理性主义。
(三)根本原因——工具理性主义的深刻影响
当笔者深入中等职业学校,与学生进行深入接触时,发现绝大多数中职生对生活、对学习,包括对未来充满消极的情绪和态度,他们对周遭的一切表现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他们在课堂上或无所事事,或埋头大睡,甚至惹是生非。通过进一步沟通,笔者了解到,他们这样做并不是因为教师讲课无趣,也不是因为无法理解教师所讲内容,而是因为他们自身对生活缺乏热情和希望,他们并不知道这样的讲课和自己当下生活的联系,也不知道自己当下的生活的意义。所以,谈及中职生创新创业教育时,教师也会感慨,这样的学生,连传承都很难做到,何谈创新创业?
20世纪初,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把理性表述为“工具理性与价值的合理性”。价值理性是“绝对地不计后果地遵从某些价值信念而行事的行为……‘价值合理性行为’之所以合理,关键在于其价值和意义的创设,即一种行为是否合理,要看其是否符合行为者自觉的价值标准”。工具理性则是基于目的的合理性,通过对实现目的所运用的手段进行评估,预测手段所产生的后果,进而追求预定的目的。职业教育社会功能的过分追求——在无视个人发展基础上的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本质上就是工具理性主义在教育领域的表现,而人们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和态度更是工具理性主义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的直观反映。
把创新创业教育等同于一门课程、一项教学工作,并把它和其他课程的教学工作相提并论,这是一种创新创业教育工具化的表现,它直接把创新创业教育从教育理念的高度降低到普通教学工作的层次。看重创新创业课程的可视化教学成果,如创新创业大赛的成绩、学生参与创业实践活动的人数、多样化的教学形式等,而忽视了创新创业教育隐性的、难以测量和评价的受教育者的心理水平的变化,这是另一种创新创业教育工具化的表现,它漠视了创新创业教育对学生作为“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和满足个体自我实现需求的功能,造成了创新创业教育于教育主体发展无用的假象,同时,也使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学生对这一教育失去了积极性和主动性。人们把创新创业教育的典型成功案例作为创新创业教育成果,而沉浸在教育成功的喜悦之中并停滞不前,这又是一种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工具化,它直接颠倒了创新创业教育手段和目的的关系。
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改变中职生的精神状态,给他们的生命注入希望和激情,使他们对未知的事物再次萌生出好奇心和探索的冲动,使他们明了当下生活和学习的意义,这是中职创新创业教育的首要任务。这种意义不只在于未来就业的顺利或创业的成功,也不只在于使他们未来获得的稳定工作和安逸生活,更不在于使他们通过现在的种种努力来换取将来社会或他人的肯定,而是在于他们自身内心需求的满足,也就是自我实现的完成,从而获得完满的心理,走向创新的人生。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培养他们的创新创业精神,使他们在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实现个体发展,这是中职创新创业教育的第一步,也是中职创新创业教育的终极目标。简而言之,中职创新创业教育必须回归育人本质。
三、中职创新创业教育应回归育人本质
(一)把人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
教育是以促进人的成长为己任的事业。教育的社会、政治、经济功能都要通过育人功能来实现,而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最终仍应以人为目的。因此,“人作为目的”是教育的应有之义,也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应有之义。人的价值的大小或多少,不能完全以其给社会或国家所产生的价值来衡量,更要充分考虑其自身存在的绝对的内在价值。教育就是要关注人的内在价值,承认并充分尊重内在价值,否则,就是只是把“人作为目的而不是手段”。事实上,人的自身幸福才值得被关注。改造生活,建构生活是教育的意义,使中职生对其当下的生活做出反思和批判,并能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术进行改进是中职教育的意义所在。如果说,教育的功能就是为人们参与生活更新和改造提供可能,那么,中等职业教育对学生所产生的此种功能应该更为显著。
摒去教育工具理性主义的外衣,揭开中职创新创业教育终极目的——人,以及中职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育人。回归育人本质的中职创新创业教育,并不是为了开设一门创新或创业课程,也不是一定要让学生发明创造的某些产品,更不是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创业成功,而是通过专门化课程形式的创新创业教学活动,通过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促进个体思维发展、潜能开发,形成自信、独立、坚韧等良好个性品质,从而完善个体的综合素质,增强个体的应变能力,帮助个体自我成长。所以,创新创业教育不以传播知识为目的,而以个体的全面发展为最终归宿。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只有回归育人本质,才能把人类意识中的一切创造潜能释放出来,才能使人成为人,使人的生命不断超越自身,趋向丰富、完善、自由。只有回归育人本质,新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才能成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教育,成为凸显教育本质和终极价值的,与人的创新本质相统一的教育。
(二)准确而全面地把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只有正确认识和理解中职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才可能在开展中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过程中把握正确的方向和道路。中职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是以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为根本指向的,全面的中职教育改革创新,它是旨在全面改革传统中职教育教学、切实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教育理念和模式,它以培养中职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思维、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等创新创业素质为核心,具有普遍性、全面性、特殊性和革命性等显著特征。
所谓普遍性,是从中职创新创业教育的对象上来说的。中职创新创业教育应该是面向全体中职生的普适性的教育。每一位中职生都具备创新创业的潜能,每一位中职生也都拥有接受创新创业教育的权利。但是由于每个中职生个体的差异,其突出的创新创业潜能有所不同,需要教师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从而最大限度地开发中职学生创新创业潜能。
所谓全面性是指,创新创业教育是致力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必然涉及中职教育的全方位和全过程,需要在中职学校教育的所有课程、所有活动中得以体现。它将促使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思维、创新创业品格、创新创业技能在实践层面得以统一。
所谓特殊性是指,中等职业教育阶段的创新创业教育因其教育类型和教育阶段的不同而具有特殊性。中职创新创业教育既要考虑到中职生正处于身心发展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要把创新创业精神和思维的培养作为教育的重点,又要考虑到中职教育具有专业特点,需要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相结合,充分发挥各专业教育教学的创新创业教育功能,在此基础上适当培养学生基于专业技能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所谓革命性,指的是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在教育目的上以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为核心,教育理念上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教育过程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育管理中倡导师生的民主平等。它要求中职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深入影响传统教育,进而引发全面而彻底的中职教育教学变革。
(三)在实践层面全面落实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首先,鼓励人人参与,打造全员参与的中职创新创业教育。中职创新创业教育不是少数人的创新创业教育,而是所有中职学生都应该接受的教育。所以,开展中职创新创业教育不仅需要全体学生的参与,还需要中职学校全体教师的共同参与。一方面,要建立专业化的创新创业课程专任教师队伍,并使所有中职学生都有机会学习该课程;另一方面,要使全体教师树立创新创业教育的新理念和新观念,并掌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方法和技能,从而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创新创业教育。更为重要的是,每位教师自身都要首先成长或转型为具备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的个体,如此才能培养出具有相应能力的学生。
其次,推动教学创新,培筑贯穿全过程的中职创新创业教育。中职创新创业教育需要中职学校形成创新创业教育的合力,共同推进。中职学校要营造倡导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构建灵活开放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开设多样化的学生选修课程,培育民主、平等、自由的教学氛围,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使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深入学校教学管理和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使全体教师掌握教学自主权,转变教育教学方式,变知识传递为知识创新,变技术传承为技术创新,使全体中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切实得到创新创业教育的启发和熏陶,真正发挥教育的主体作用,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体。
再次,挂钩专业教学,构建全方位覆盖的中职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学相结合,是打通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关联渠道的最佳途径,是促使中职学生活学活用的最佳方式,脱离了专业教育的两创教育只能停留在意识与知识层面,使两创教育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把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学相挂钩,就要求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都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把创新创业思维教育、创新创业精神教育和创新创业品格教育等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运用所学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过程中不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实现技术技能的创新和新事业的开创。
最后,依托活动载体,变革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模式。在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影响和带动下,中职教育教学模式必将发生重大变革。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将越来越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教学内容也将取材于工作或生活实际,并以主题或项目的形式呈现,每个主题涵盖多种技术技能和知识,学生在完成“活动”或“项目”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主动学习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并运用知识和技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不仅中职学生的专业技能会得到深度锻炼,核心素养能得到全面提升,而且中职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将被彻底激发,创新创业思维将逐步形成,创新创业能力将大大提高。
作者 | 程江平,庄曼丽
来源 |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上一个新闻:青春的旋律,最美的自己
下一个新闻:职业教育活动周举办 行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南阳工业学校相关新闻
- 2024/5/26 南阳工业学校“学雷锋•文明实践我行动”志愿服务月
- 2022/7/18 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
- 2022/7/16 南阳工业学校的教学特点
- 2022/7/14 中职教育的发展现状
- 2022/7/10 2022年南阳市体育运动学校和我校校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公告
- 2022/7/9 我校实习设备
- 2022/7/7 我校生活费是多少?
- 2022/6/29 我校心理咨询师买哲老师参加金桥小学进行心理健康活动
- 2022/6/29 我校经管系召开2022年技能竞赛集训动员会